阅读书本前

看小说一样看心理书籍

书评

  • 人格是心理面貌
    • 个体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
    • 内部心理过程

人格既有源自父母遗传的部分,也会受到社会情境、教育环境、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。我们很难断言是什么直接影响了人格,但可以确定地说:人格的形成受到天生的气质、性格、父母的教养方式、教养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,人格是逐渐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。

对于人格,不同的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解读

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,人的无意识、潜意识对人格的影响大于意识,而且童年的经历直接塑造了个体的人格。

特质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,人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一个位置上,即人格特质的每一个维度,如内倾、外倾,是有连续性的,并非是“有或无”的状态,而是“多或少”的状态。 生物学派的心理学家更看重遗传因素。他们更乐意用先天的遗传特质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。

人本主义学派认为,人的责任感以及自我接纳水平是造成人格差异的重要原因,因此该学派倡导一个人要成为自己,必须要承担责任,活在当下。

行为主义学派认为,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社会期待的结果。 认知学派则通过个体对信息的加工方式来解释行为的不同,例如,抑郁的人会用悲观的方式看待自己与恋人之间的关系,偏执的人往往对恋人多有猜忌……

因此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 人的行为往往是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的,人的行为之间并非单一的因果关系。

自然,在人格心理学中,没有一种理论是绝对正确的,它们只是为我们理解人格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视角。

不同学派对心理现象的解释

一把钥匙开一把锁

认清自己真实面对自己

不过度干扰伴侣的事业,但是可以提出建议

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做任何的事情

评后感

人格不是完美的一门心理学书籍,看看就可

真实面对自己的另一半,告诉最真实的自己

每个流派对于每个人格都有不一样的看法,那到底什么是正确的?